
天津市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冷鏈物流樞紐,近年來通過智能化升級與規范化管理,構建起覆蓋全流程的冷鏈監控體系,有效保障了食品、藥品等溫敏產品的流通安全。以下是其操作要點:
一、智能化技術應用
1. 溫濕度實時監控:在冷庫、運輸車輛及周轉箱內安裝物聯網傳感器,實現溫度、濕度數據秒級采集,并通過5G網絡同步至市級監管平臺。
2. 智能預警系統:運用AI算法建立動態閾值模型,當監測值偏離設定范圍時,自動觸發三級預警機制(設備端警報、企業管理系統彈窗、監管平臺備案)。
3. 溯源:每批次貨物配備電子標簽,運輸軌跡、溫度曲線等信息實時上鏈,消費者可通過掃碼查詢全生命周期數據。
二、標準化管理機制
1. 建立"雙備案"制度:冷鏈企業需在出入庫24小時前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備貨物信息及運輸計劃,重點進口商品實施"首站賦碼"管理。
2. 分級管控體系:根據產品風險等級(如冷凍畜禽肉、等)設定差異化的監控標準,高風險商品實行"專人專庫+視頻監控"管理。
3. 從業人員防護:執行"三證一碼"準入制(健康證、接種證、核酸證明、行程碼),工作區域設置智能體溫監測門禁。
三、應急響應機制
1. 建立市級冷鏈應急調度中心,配置20支處置隊伍,可在30分鐘內響應突發斷鏈事故。
2. 重點區域部署移動式應急冷庫群,存儲容量達5000噸,確保斷鏈情況下貨物安全轉移。
3. 每季度開展多部門聯合演練,模擬天氣、設備故障等12類風險場景,2023年應急響應平均時效提升至18分鐘。
該體系運行以來,天津市冷鏈產品抽檢合格率持續保持在99.6%以上,進口冷鏈食品新冠陽性檢出率下降97%,為京津冀地區年均減少價值超12億元的貨損。通過政企數據互通平臺,企業運營效率提升40%,監控成本降低25%,形成可的智慧冷鏈管理樣板。